
請在下面填寫您的問題
Q & A
-
Q:激勵電流為什么采用交流?為什么不能是直流?
A:人體對直流電流的安全閾值較低,而交流電流較高。 低頻電流對人體的組織層面的電生理活動產生影響。高頻電流會產生輻射。一般10KHz到100KHz,是國際公認的生物組織阻抗測量的頻段。 -
Q:什么是EIT?EIT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A:電阻抗成像(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, EIT)是醫學成像技術的一個新方向,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據人體內不同組織在不同的生理、病理狀態下具有不同的電阻率,采用各種方法給人體施加小的安全驅動電流/電壓,通過驅動電流或電壓在人體的測量響應信息,重建人體內部的電阻率變化的分布(圖像)。 -
Q:圖像中顏色發生改變的區域與CT圖像的病灶區域有對應關系嗎?
A:如果是原發性病灶區域發生病情變化,在一定誤差范圍內EIT圖像的顏色變化區域同病灶區有對應關系。如果是繼發性病灶,則需要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判斷。 -
Q:如何根據圖像的變化判斷病情變化?
A:如果EIT檢測圖像出現持續穩定的變化(單向變化),可預警病情出現變化。根據阻抗測量研究的結果和測量原理,一般認為:腦出血應在EIT圖像中形成阻抗下降的區域,腦水腫和腦缺血應形成局灶性或全腦阻抗上升,腦血栓或腦梗死的監測圖像變化類似腦缺血。 -
Q:設備為什么需要連接16個電極?能否減少電極的數量?
A:EIT需要重構電極所在斷面的電阻抗隨時間變化的分布,在綜合考慮成像效果及臨床操作等因素的情況下,采用16個電極是最佳的方案。減少電極會降低成像效果,圖像分辨率下降。理論上,電極數量越多,成像效果越好,但是系統軟硬件的復雜程度也越高。 -
Q:EIT技術國內外是否有其他公司實現了商用?
A:德國的德爾格(Dr?ger)公司推出了用于呼吸監測的EIT設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