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頸動脈狹窄與腦梗只差一步之遙!
近年來,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,頸動脈狹窄的發病率日漸趨升,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,其發病率高達35-50%。據不完全統計,在腦梗塞患者的病例中,有20%-30%與頸動脈狹窄有關。今天帶領大家正確認識頸動脈狹窄,科學預防“腦卒中”!
腦卒中是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。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指出,在腦卒中患者中,其中約三成的腦梗由頸動脈狹窄引起。
頸動脈狹窄是頸部大動脈血管壁變窄的一種疾病。頸動脈在入顱前由一支分為兩支: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。這兩支血管分別把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大腦、頭部和面頸部。

在頸動脈分為兩支的部位,就如同河流由一條分為兩條時一樣,河水中的沙粒在此部位沉積容易形成沙洲,同理,血液中的各種細胞碎片在此部位容易沉積形成斑塊。血液中的斑塊聚集后就可導致血管變窄,臨床上稱之為“動脈硬化性狹窄”。若狹窄部位的斑塊不穩定,發生脫落就會導致腦梗;時間一長,血管越來越窄,甚至完全阻礙血流通過,就可導致動脈完全閉塞,那么遠端的顱內就沒有血供了,從而導致更廣泛的腦梗。
總的來說,頸動脈狹窄引起腦缺血的主要機制有3個:
一是頸動脈狹窄導致腦組織低灌注;
二是斑塊產生的微栓子或斑塊表面血栓脫落引起腦血管栓塞;
三是斑塊破裂導致的急性血管狹窄或閉塞。

應對頸動脈狹窄、預防卒中,應該做到以下幾點:
1、保持合理飲食、均衡營養、適度鍛煉、愉悅心情等。不僅中老年人應做到,年輕人也應該積極防控;
2、頸動脈輕度狹窄患者(狹窄小于50%),應到正規醫院接受藥物治療,防止粥樣硬化進一步加重,防止頸動脈斑塊脫落造成卒中;
3、有癥狀性的中重度頸動脈狹窄和無癥狀性的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,應聽專業醫生的建議。

友情提示:
在頸動脈狹窄患者中,超過90%的病因都是動脈粥樣硬化。我們建議大家平時注意預防及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危險因素,如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以及戒煙、戒酒、健康飲食、減肥和規律運動等。
文中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在此對圖片和內容的作者表示感謝,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,請聯系我們:eime@njeime.com。